貝嘛別炸蓮華金剛《金剛經》了義偈

(有為偈)‘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’
(無為偈)‘一切無為法,如虛亦如空,如如心不動,萬法在其中。’
(無常偈)‘ 諸行無常,觀受是苦, 諸法無我, 涅槃寂靜。’         

最後將《金剛經》修持心要簡撮為八字:         
1、制心 2、住心 3、澄心 4、攝心
 
即說偈曰:             ‘
制心一境,住心觀性,澄心外照,攝心內證。’

《金剛經》四句偈,系指本經內任何四句偈,甚至修通一句,便可以立地成佛。茲將各要偈,開列如下:(參詳《金剛果論》)
(一)無相四句: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至離一切相,即名諸佛。   
(二)離見分四句:無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   
(三)假觀兩偈:
(甲) 佛告須菩提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;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
(乙) 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(四)生清淨四句:不應住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不應住喜、怒、哀、樂、 愛、惡、欲生心,不應住過、現、未來一切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   
(五)空觀四句:須菩提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   
(六)離識成佛八句偈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(此‘ 如來’作‘本性’解)。應觀法界性,即諸佛法身,法性非識境,故彼不能了
(七)八不四句:見本講義。
(八)如來者: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   
(九)離一切和合相,即成正覺。   
( 十)若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  
(十一)佛在本心,眾生自度,施不住相,其福無量。   
(十二)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(十三)若有此經,當得作佛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(十四)如是我聞,不可思議功德,當勤精進,應生無所住心。
(十五)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,以是名字,汝當奉持。   
(十六)覺性本圓明,銷礦成金,不廢修行方便;實相離言說,依文解義,自應如理 思維 。
(十七)專念一句彌陀,感應道交,頓悟本無心外佛;返聞聞自性,根塵迥脫,當陽 逕取髻中珠。   
(十八)心佛眾生,似異實一;因緣萬法,是幻非真。   

  外覺以澄心,以修惺,內覺以住心,而修靜,直覺以攝心,而修寂,合為大圓覺,依此修持,安住甚深三摩地,不分別,不愛惡,不取捨,自性平等而住,不生不滅,謂之究竟涅盤。

一心三觀,以金剛經為例而作說明﹕

1. 一心淨信----始覺。
2. 不應住六塵----六欲生心----假觀----外覺。
3. 不應住非六塵----七情生心----空觀----內覺。
4.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---- 中觀----直覺。

教人從「制心一境,住心觀性,澄心外照,攝心內證」作工夫。
1. 制心一境----始覺一心。
密義經雲﹕「其在禪定不著內外,亦無中間,是曰一心」---- 止。

2. 住心觀性----內覺----空觀。離一切相,靜心內觀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,五蘊歸空性,於事無心,於心無事,寂靜如虛空,妄念不起,泯識歸性,第七識清淨。

總結《金剛經》真諦: 偈曰:‘佛在本心,眾生自度,修不著相,其福無量’ 。

我們華藏舊派紅教寧瑪巴派傳承,是以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圓覺經》為中心,
用《心經》來自度,以《金剛經》之方法來度他,如此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方為圓覺。


如是發菩提心:
盡於虛空一切眾生,我皆令入究竟圓覺,於圓覺中,
無取覺者,除彼我人一切諸相。』如是發心,不墮邪見。

「盡於虛空一切眾生」 --- 即是廣大心。 --- 空門。
「我皆令入究竟圓覺」--- 這是第一心。 --- 非空非有門。
「於圓覺中無取覺者」 -------- 是常心。 --- 亦空亦有門。

「除彼我人一切諸相」- 除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相,是不顛倒心。 ----- 有門。

所以《圓覺經》與《金剛經》一樣,都是以四個心為主。

大眾要知道,很多法師都是不懂的。

修法不修心 萬劫不成佛

事實上,常寂光土不在別處,就在現前,只要把末那識撇掉,就能立時顯現。

必須依《楞嚴經》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所講之方法去修行:

一定要止息妄念,堅守六根自性,以不生不滅心去念佛,

如此淨念不斷,才能功德圓滿,究竟成佛。

我們成佛之後,以自性為主人,把八識當作僕人以為用,就能普度眾生。

Copyright 2011 -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.
Number of visits: